文/洪海涛摄/何康馨
校园新闻网讯 2015年12月20日下午2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我校承办的会员大会在我校西校区第四会议室召开。当天参加会议的是全体委员和会员,会议由执行主席钟秋波主持。据悉,本届委员会现有正式成员312名、委员100名,其中不乏我校的优秀人才。
本次大会首先进行了关于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工作报告的决议。各方面工作汇报后,执行主席钟秀波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全员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提出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随后,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方宝富宣读拟增加的会员名单,副主任柯文德宣读拟增加的委员名单,大会选举开始。现场以投票的形式来对候选会员和委员进行最后审查。结果出人意料,在选9人全体通过投票,正式成为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一员。

大会议程最后一项:讨论成立中国创客联盟的事宜。对于这一话题,在场人员思维敏锐,陆续发表己见。不过要说最令人震撼的,却是我校某学生代表说的“要把创新与生活联系,让每一个创意都脚踏实地,都变得有价值”。主任朴松昊也提出,应多创办一些奖金制比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2.0时代的创客们以好玩为主要目的,恰恰是创客的意义所在。当创意及其实现有成为商业模式的可能的时候,创业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无论是电子科技,还是软件科学,或是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艺术创新实践,都为中国创客展开了无限可能的未来。借助互联网和新工具,创客们实现了产品自设计、自制造,成为创新2.0时代的造物者。
会议过后,一名“创客”告诉小编,学校对他们的锻炼、为他们提供的平台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更快融入社会,不至于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自己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实现高品质就业或者创业,因为在这个创新创业的平台上,自己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磨砺,已经真正地得到了“孵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也许我国目前的创客联盟还没有完全成形,但都只是时间问题,任谁也阻挡不了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