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国学教育,亲情和感恩

——记善德缘学堂杨老师访谈

8月5日,电信学院奉化支教队长吴金茹,对善德缘学堂校长杨老师做了简单的访谈,以了解学堂的创建始末和有关事项。

吴金茹:杨老师您好,您作为善德缘学堂的创始人,学堂主要教授孩子们一些国学的知识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接触国学的呢?

杨老师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就觉得讲的对孩子们有很大好处。一年之后,就发起了这样一个心:这么良好的教育,应当领导孩子们来接受。或许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吧,让我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开办这样一个学堂,有条件来为孩子们做一些心灵上的教导,让孩子们接受《弟子规》这样的传统国学文化。一开始的时候是启蒙教育,给孩子们教授一些道德教育,学习孝道,学习行为规范这些内容。

克服困难,感动常在

吴:很多人现在其实都很不理解您这样的举动,想必你在开展学堂中受到一些非议或者是一些困难,想问您当时是怎么克服的呢?

杨:是的。有人会觉得我有毛病,怎么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家里的事也不管。但是我觉得我做的事是好事。别人不理解,只有我用心地去做,别人也肯定会有理解的时候。现在这已经是第三年了,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理解支持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周围的肯定会有理解我的一天

吴:我看到从我们来的第一天起,除了我们大学生助教以外,还有那些义工厨师后勤的阿姨们。他们都是自己找到这里来的吗?

杨:有的人是自己找到这里来的,因为一个善念。现在的许多孩子,变得越来越没规矩,老一辈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有传统文化这样的理念所以他们都自愿地来支持并参加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当中。有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但更多是自愿前来支持,不计报酬不计名利,默默地在这里付出。其实这群人最辛苦,也最值得敬重。

吴:我也非常感恩您和他们的付出。您开办学堂三年以来,有没有让您十分感动的事例。

杨: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了自己的理解,逐渐理念也就开始有了转变,对孩子们的教育内容也随之有了变化。第一年,孩子通过三十天的教育,从什么都不懂见到长辈不打招呼也不知道感恩孝道;到之后的遇到长辈鞠躬,对父母孝顺。40多个孩子,其中十五六个孩子都有了质的变化。几乎所有孩子都有了很的变化,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孩子们是可以教育好的。今年第一期,有一个11岁的孩子是从内到外全都有了变化待人的礼貌,洒扫时候的用心,上课时候的认真,分享时候的用心,一切都是我们看眼里的。第一期结束的时候一个来自河南的13岁女孩,哭着告诉我不想回去,说自己没有真正地学好希望再学习20天。因为她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她也是我比较欣慰的女孩子。我觉得每一期能有一个两个真真正正改变的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求名利,一心付出

吴:您在这几期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发现,除了微信你们作为官方的宣传之外,在电视台,新闻报道上都没有过刻意的宣传,您是不是有自己的顾忌呢?

杨: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不喜欢也不是很希望用媒体来报道什么,好像是在炫耀。然而我们只是顺从自己的心去做好事,实际上在善事的背面我们有用心良苦在,因为传统文化的教诲,如果再不把它捡起来的话,我们的孩子会一代不如一代,这个危机感真的很重。希望媒体宣扬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这套理念,希望能让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在弘扬传统文化,在真实地让孩子有所改变。所以我昨天也就接受媒体的采访把王老师请来,一起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传统文化。希望我们的心能让大家认识。

吴:那现在经过电视台的报道,这里的名气也一定会大涨,那么对此,您有什么压力么?

杨:没有我仍然保持一颗很平常的心,很早就在心里想过,名和利实际上都是空的而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付出,别人有收获。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帮助家长们有所改变,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不是单单为了教孩子,而是为了孩子去提倡他们整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的改变,这就是我这样做的目的。包括现在这一期快结束了,我心里一直在酝酿,我该怎么样把家长都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我们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20天很快就会过去了,孩子们这方面的教育太缺少,回去以后,很难保持他们在这里刚刚生起的一份心,所以觉得悲哀。

言传身教,女儿受益

吴:那杨老师您的女儿也在这个学堂受教,那么这些年您的女儿本身有没有什么改变,对于您的家庭本身,您的这个事业对你的家庭有没有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杨:我教育我的女儿实际是非常的失败,因为我以前并没有接触到这个弟子规,之前没学好没做好,所以对女儿的爱是一种溺爱。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只有独立以后,才有自己发挥自己的空间。所以我我女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每个家庭的不足。这期她说了两点一、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人在做,天在看,万事都落空,因果不落空。我相信,这样一个学堂教育下,她肯定有很大改变。一天,我在佛堂流泪,因为很担心我们后一代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一个人力量也十分有限。后我女儿说:“妈妈不用担心,等我长大了,我会接手这个学堂,我要把这个学堂办的更大更好。”我欣慰她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有所改革的时候,让孩子们既不影响学业,又能接受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把本具备的善心发掘出来,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也是我由衷希望

心系国学,志存高远

吴:现在国家也在大力的推广国学,相信杨老师期盼的这一天也不会太晚到来。现在我们厨师在这边免费服务,这边的蔬菜更多都是自己种的,一些家长也会自发地送来一些蔬菜、水果、点心等。看见有时候你们在田地里面劳作,也是在担心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吗?

杨:是的当初也有付工资的农民工。我们为了夏令营有蔬菜吃,从四月份开始,种各种蔬菜。自己种出来的东西比较放心,不撒农药,不施化肥,为的就是让孩子吃得安全放心。今天中午我们的厨师,我们休息了,他说出去买东西,让孩子换换口味,做发糕。回来已经12点左右,马上就开始做。等我起床12点半了,他还在那里做。我觉得每个人的那份爱心,每个老师的付出,有这样一种正义的力量,还有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更大的信心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做好。

吴:您对于善德缘学堂未来前景有什么看法吗?

杨:前景,我在考虑,一个夏令营,一个冬令营。如果我们的老师愿意付出的话,我愿把整个暑假,让更多没学过的、不知道的孩子,都能接触到这个道德教育。三岁到七岁,是黄金时期,我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把我们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可以通过光盘,可以请老师,可以自己上台分享,把传统文化优良的教育传承下去。我最怕我们的学堂平静下来,这么好的地方空闲下来,我心里非常伤心。

吴:感谢杨老师的亲情分享,我们作为学生助教在这段时间,不仅是看着孩子们学会了恭敬、孝道,而且我们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裨益。希望善德缘学堂能够越办越好,老师的善心也能越发越远,让正能量在这个社会上传播。谢谢杨老师这一次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