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校友新闻

《自然》子刊封面论文浸有我院学子血汗

校园新闻网讯 5月11日,电信学院师生参与的空间项目“极光计划”的成果被《自然》子刊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署名作者包含两名我院学生--俞建东和车岳鹏。他们如何用心血、汗水给学校、老师和自己迎来了如此高光时刻呢?

极光计划是一个基于立方星的新型X射线探测器,可以有效测量X射线偏振。极光探测器由嵌入式系统控制,由于我校在嵌入式系统上的经验和积累,被清华大学的同事邀请参与了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2017年9月,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安鹏教授领衔的人工智能创新团队中俞建东、车岳鹏两位同学被指派到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年和半年的联合开发与调试。

“我们团队有将近30名学生,是按照研究生的模式在培养本科生,大家做科研的时候,经常废寝忘食。除了指派到清华的两个同学外,还有10位同学也参与了研究。”安鹏介绍道。

“极光计划”对蟹状星云进行观测的艺术表现图

在收到探测数据后,俞建东、车岳鹏与清华、中科院等单位的同事一起合作撰写、发表论文。论文报道了“极光计划”的最新成果:“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卫星上经过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这一探测结果也标志着,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而关于蟹状星云脉冲星自转变化物理过程的意外发现,也说明了这个新窗口的重要性。

据悉,“极光计划”所采取的技术将被应用到我国下一代大科学工程“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天文台(eXTP)”上。eXTP是中国领导的大型中欧合作项目,预计2027年发射。作为eXTP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研究员说:“极光计划发展了最先进的X射线偏振测量技术,实现了历史上仅有的第二次天体X射线偏振测量。这不但验证了40多年前的第一次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而且还很有可能发现了一个极具科学价值的新现象,这有助于理解中子星的内部结构以及自转变化如何影响其外部磁场。极光计划的成功表明,目前正在研制和计划中的X射线偏振测量空间项目的科学潜力巨大,其结果也对未来新项目的科学目标确定和技术方案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极光计划”负责人冯骅是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工物系兼职教授,他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同时,“极光计划”探测器和卫星的日常运行均由学生负责,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平台。“极光计划”搭载在天仪研究院的“铜川一号”立方星上,此星还装载了我校学生参与的项目——“天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