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就业资讯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综合表述,同时也是充分就业的有效保证。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创新及创业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等。

1、基本工作能力


实现顺利、充分就业的首要标准是基本工作能力,既包括阅读、写作、计算、倾听表达等基础能力,也包括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统筹规划、外语和计算机运用及操作等能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这是大学生区别一般普通劳动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优秀的职业精神、意识和道德再加上基本的工作能力等构成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本素质,这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必需具备的。具体而言,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生活就应该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经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每一个毕业生应当达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被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因为它是就业后个人、单位的发展是否有活力的根本所在。

2、专业知识能力


专业知识能力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经过系统的专业课程讲授、培训和考核而形成的。

专业知识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等。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并不断与新情况相结合来学习新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知识能力。

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鹤立鸡群、要想被用人单位选中,专业知识能力是关键标准。这种才能得益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并能用其解决本专业方面的问题。

专业能力从广义上讲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两个层面,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核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越来越高的社会专业化程度,这样,专业能力对于求职者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讲,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要素是专业能力。

3、 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其现阶段或即将面临的新环境、新事物能否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并能够与之和谐相处。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特性的环境适应能力,是综合性的,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毕业即真正的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无一不抱有远大理想,当他们真正处在社会大环境的滚滚洪流中,奋勇向前时,常常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看到现实生活大多不尽如人意,甚至残酷无情。此时,大学生不应有过多的埋怨,应当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快速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尽早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要想正确的选择职业,要想事业、生活取得成功,大学毕业生必需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积极地锻炼、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为今后的工作储备良好的能够与各种情况相适应的能力,为就业选择并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境适应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决定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融入所处的新环境,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心理调试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时,产生对自身发展不利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做好自身的自我调整及恢复的能力。

大学生在没有正式的就业之前,生活的空间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除了父母亲属之外,相处最多的人群是同学和学校老师,实际接触社会人群、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 因此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当大学生真正的步入社会,走上求职之路时,会慢慢的意识到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会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给自身带来消极情绪的影响,此时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心理调试能力的不断调整和恢复,消除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助推器,这样大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求职之路的种种变化,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创新及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其实质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互相制约、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它是一项综合能力。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直至今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深化,伴随着人们知识的激增和技能的强化,竞争作为生物的本能成为人必需具备的一种心理特质,从而使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逐步市场化的就业趋势,“双向选择”成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并最终实现就业所能选择的唯一途径。如果大学毕业生竞争意识强烈,那么进入他向往的用人单位的可能性必然就大,因为在当前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用人单位要做大限度的使自己的产品占据市场,对竞争意识强烈的大学生需求十分迫切。

创业能力是从广义上讲是指创立基业、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创建新企业、新行业、新岗位的能力。以前人创造的成就和业绩为基础,做出新的成果和贡献,其内涵既是开办和首创,而过程却是困难与艰辛,充分体现其开拓性与创新性。创办企业、开创职业的能力从狭义上讲就是创业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创业的时代,社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大学生所面临的创业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同时,各高校也在轰轰烈烈的举行各种各样的创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6、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是指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一个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全面性的把握,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要求,明确就业定位,实现角色转换,快速实现就业,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改善自己的就业状况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完成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目前的中国虽然是一个农民大国,但已不是农业大国;虽然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自 2008 年整个世界遭遇历史性的金融危机至今,虽然目前危机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后经济危机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危机在短时间内仍然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仍处在波动之中。虽然我国经济当前发展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我们在面临就业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历史发展变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我国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就业政策由以往的“统包分配”到如今的“双向选择,自主就业”。以往象征大学生地位的高高的象牙塔分崩离析,优势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