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徐可明副校长为电信学院师生解读“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学思践悟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月5日下午,副校长徐可明在东三313以“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为电信学院师生代表讲授“新质生产力”形势与政策课。

徐可明用“恰逢其势”、“蓄势待发”、“乘势而上”、“赋能发展”四个关键词,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深化产教科教融合,推进新工科改革,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盯重点产业、前沿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成新生态;通过数字赋能,优化评价考核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部治理新体系。他强调,学院要落实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1983行动方案,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作为,着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交出一份具有高等教育优势特色和价值追求的满意答卷,努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徐可明指出,青年学生群体最富有活力和创新意识,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肩负着跑好民族复兴“关键一棒”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与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生产力一较高下的时代责任。前路浩荡,未来可期。他对广大电信学子提出高标准、高要求、高素质的期待,希望同学们紧跟时代前沿练就专业本领,积极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就一名交叉复合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在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本次形势政策课学习,电信学院师生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创新发展的意识。全体师生将牢记地方高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使命,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和学习的点滴之中,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