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为师者,心怀大我,立德立行——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有感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被称为“布衣院士”,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是时代的楷模。入党70年,从教逾甲子,卢永根校长一直永葆初心,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即便罹患重病,也依然坚持和党在一起,他说“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哪怕卧病在床,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他还说“当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终身奋斗的事业”,直到因病医治无效,他的家人办理遗体捐献,还在做着最后的贡献。可爱、可敬、可佩!

    学习卢永根同志事迹精神,就应该要学习他一生至死不渝的忠贞信念、至诚至真的为人治学、鞠躬尽瘁的担当作为、心怀大我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前夕,18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共地下党,从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坚守“加入共产党,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属于党、属于人民,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一辈子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从教60多年来,他始终秉持爱国奋斗精神,立德树人,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以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育人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书写了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共奋进的不朽人生。

    著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新时代新时期新征程,同为教育事业的奋斗者,我倍感幸福与骄傲。我们正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教育事业发展也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党的十九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身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和思政工作者,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刻谨记立德树人之根本,不断锤炼高尚师德才能为百年教育大计立本、立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进行了深刻阐述,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们要以此为指引,不断夯实政治素质,坚定政治立场,教育引导好学生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把学生塑造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优秀人才;要爱岗爱生、无私奉献,要做到心怀大我、心系事业,以师之大爱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价值和信仰,以仁爱之心,育人育才;要锻造崇高的人格修为,立德立行,始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实际行动和精神引领推动学生走向伟大。

    卢老曾说,“我愿意以‘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作为人生取向”,他也是如是践行的。尽管卢老身已长逝,但他的精神依旧鲜活,他根植于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种子”正在祖国大地上麦浪飘香。我们也要如卢永根老校长一般,心怀大我,永葆治学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使命,坚守岗位,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党和国家的教育大业中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