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竞赛

宁工学子赴山西支教,陪伴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我们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最纯真的爱心依然是最美丽的财富。” 历经30多个小时的奔波,跨越2000余公里,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明德尚行穷千里,推普扶贫走晋中”青林木支教队18人(含指导老师一名)第一次来到了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兔坂镇,进行了为期15天的支教生活。

本次支教的学生受益面近百人,支教队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引导其树立理想和推广普通话为主要目的,开设了如科学实验课、传统文化课和 “莫比乌斯环”等妙趣横生的趣味课程。同时,为了更加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支教队也开展了如诗歌朗诵、班级大合唱、趣味运动会以及安全知识文化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另外,通过实地走访周边村民、深度家访等调研活动,了解本地教育资源和现状,以期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当地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图 1全体支教队员到达山西吕梁。

妙趣横生的趣味课堂

李奇老师的传统文化课,从字谜、趣味故事出发,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其中,显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从中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曹宇翔老师的科学实验课,他带领同学们进行户外探索,用实践来阐释光与影的衍射现象,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提升了思考与探索能力。

陈鑫涛老师通过讲解纽扣贴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及综合审美,教导孩子们运用多种方式,把各种纽扣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中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美。

   

图 2纽扣贴画成品展示。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为了推广普通话和传递经典文化、提升山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青林木支教队开展了“诵诗文经典,扬中华精髓,树时代新风”诗歌朗诵比赛。比赛中,高年级的张云云表现突出。他以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惊艳四座,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饱怀淡淡的哀愁,充分诠释了这首诗歌的意境。

   

图 3张云云同学深情朗诵《再别康桥》。  

  以“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音乐的殿堂”为主题的大合唱比赛更是让各个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质的提升。五六年级带来的合唱节目《大梦想家》,孩子们的每一句吟唱,都是夏至的舞曲,步履翩翩,他们的歌声乘着希望的翅膀,飞过山川,越过河流,看遍世间风雨,美景万千。高高低低的身影错落有致,他们歌唱的是自信,歌唱的是活力,因为微笑,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活力四射;因为活力四射,所以光芒万丈。

   

图 4五六年级合唱《大梦想家》。

  深度家访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

青林木支教队员先后走访了十多个家庭,最令支教队员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叫武晶晶的孩子,她性格内敛而又多才多艺。在她三岁时,父母便因车祸离世,自此,她便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谁料不幸又一次次地降临到她们身上。爷爷因一次骑车摔倒而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奶奶因饮食不规律而引发肠道炎,窑洞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好在好心的伯伯收留了她们一家。当晶晶带着支教队员进入以前的家时,她立刻冲向了角落的柜子,拿出了她爸爸妈妈的照片给支教队员们看,看到这一幕时,支教队员的心顿时如刀割一般。

   

图 5晶晶手捧父母留下的唯一纪念。

   青林木支教结硕果

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生活在7月30日划上句号。为了表彰青林木支教队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为了展现这半个月的支教成果,30日当天,一台朴素又不失隆重的文艺汇演暨表彰大会如期举行。王家峪村村委书记携当地郭莉莉校长、张利利老师,青林木支教队指导老师黄朝涨携全体支教队员,以及数百名同学、乡亲出席并参加了此次大会。

在大会上,王家峪村村委书记表达了对宁波工程学院以及青林木支教团队的感谢。他感谢宁波工程学院培养出了这样一批优秀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投入回报社会的浪潮,挥洒青春与热血,并表达了青林木支教团队明年再来王家峪村支教的强烈心愿。

张利利老师高度赞扬了青林木支教团队:“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志愿者的价值所在,你们用切身言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你们同样也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宁波工程学院关怀社会的高尚品格。”

    1844467A8F88F52A30C73F582847D869.png

图 6两位老师为支教队颁发锦旗    

  据了解,宁波工程学院青林木支教团队成立于2012年,多年来,他们的支教足迹遍布安徽、甘肃等多所小学,曾获2016年宁波市高校思政教育先进大学生集体,已连续三年获得宁波市81890志愿服务中心优秀志愿团队。今年正式定名为 “青林木”支教,取其“青春建功、支教助力,促木成林”的寓意。支教队员们一直坚信,唯有用最炽热的真心去备课、去教学、去陪伴、去奉献,才足以回馈孩子们对支教队员们的信任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