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校友风采

第一章 余生好贵,请勿浪费

【第一章】

余生好贵,请勿浪费

我们可以浪费时间,

但不可以浪费生活。

我们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但不可以困在自己讨厌的生活方式里。

————————福斯特·莱士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英勇巾帼,捍“卫”不辍

——记1987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严敏华

她被称为宁波医改路上的“较真掌柜”,她是战斗在卫生工作前线的英勇巾帼,她就是现宁波市卫生健康委规划财务审计处处长,1987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严敏华。严敏华曾获浙江省卫生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13年—2018年连续六年评为宁波市级优秀公务员,两次荣获公务员三等功,获宁波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2012年,为了斩除以药养医和以耗养医的利益链,给虚高的耗材“降降火”。严敏华和她的团队顶住各个利益群体的巨大压力,一起经过反复的考察、调研和筹备,创新实施耗材采购“三步评审法”——第一步资质入围,计算机说了算;第二步品牌遴选,专家说了算;第三步成交结果,价格说了算。据统计,五批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一年可节省耗材费用2.72亿元,五批次从正式执行到2017年12月底,按实际采购量计算,节省费用共计10.4亿元。医用耗材价格回归真实,耗材用量直线下降,医院成本支出与患者医疗费用双双下降。

“宁波规则”更是得到了国家分管该领域领导的批示,正通过更大范围的采购联盟,让更多老百姓得到实惠。严敏华还积极投身“最多跑一次改革”,用财务信息化助推医疗单位最多跑一次,开出首张全国城市财政部统一的出院结算电子票据、全国城市第二张门诊收费票据,让病人少跑腿。在她的带领下,该处室承担的规划财务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不断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考取了高级统计师,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多篇论文在各类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获奖。从事卫生健康一线工作32年的严敏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用实际行动本身,给广大后辈学子传递了爱岗敬业、奋斗不息的宝贵精神。

每一步皆是热爱

——记1996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学伟

他是班上曾经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在大学被留级一年的他再到今天的小有成就,一路走来,靠的是自己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无限热爱。他就是应学伟,1996届电子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为雅戈尔集团IT部门的项目经理。如今的应学伟先生回溯当年的大学生活,侃侃说道:“大学生活说起来我很惭愧也很荣幸,三年的宁高专生活被我学成了四年,第一年太调皮了,学不够被留级了。”讲述当中,言语中还不时透露出轻松和幽默。当年,应学伟先生毕业于宁波中学,高考后来到了宁高专就读。

来到宁高专后,重点高中的紧张学习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又由于学校规定住在市中心的同学无法住宿,于是大学四年的生活都是作为走读生,这给当时调皮的他创造了许多玩耍的机会,于是大一被要求重读了一年。但自那次留级后,就认真多了。自此后的应学伟就引起了重视,回忆起自己大学生活的样子,他说自己的大学很常规。但是他对现在有人说的大一大二大三疯狂玩,到了大四再努力的态度极其的反对。其实从高中到大学这个坎过了以后,大部分人觉得高考过去了,到了大学可以放松一下。但是他对我们说,不可以想着松懈下来,至少大一所有的课要自己做一个规划,自己兴趣点在哪里,这些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他在刚毕业出去的时候,得到了母校同学的帮助,以及和之后一起毕业的宁波工程学院出去的同学关系都比较融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交流解决。

他对我们说:“当你们处在这个专业的圈子以及学校的这个圈子里面,要很好地利用起身边的资源,它对我们今后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聊到从学校出来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会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时,他说,要培养工作态度,还有就是肯钻研。其实很多大学毕业出来的人,他们的工作技能是进入工作之后才开始学习的。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待哪个工作,不管是不是你想要的,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很多的问题。吃苦耐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肯钻研、不怕苦的精神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学伟学长给我们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谓是制胜法宝。

最后,应学伟学长对我们说,每个人把目标定得切实际一点,小一点。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把目标定得太高,你会觉得人生好像失去奋斗目标了。我想,这应该也是他自己一步一步走来所得到的经验,他把这些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勉励一代又一代的宁工学子,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宽阔人生的格局。

不负韶华,珍惜时光

——记2015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卢阳

卢阳是网络工程11级的毕业生,毕业后的他获得过许多荣誉与成就,其中包括:2015-2018万达信息宁波金唐软件有限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称号;2018年优秀员工;2019上半年吉利集团宁波小灵狗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软件架构师;2019年优秀新员工并提前转正;2019下半年宁波易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

如今,作为宁波易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部部长,2015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卢阳发现,在工作中实际操作的能力是关键。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并且内容也往往复杂且多元化。可能这种校园学习模式对于知识体系的了解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学生应用方面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来说,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卢阳认为学习最好是能够学以致用。

谈起对母校的回忆,一晃就是过去了8年,对于母校还是历历在目,卢阳忆曾经,拎着沉重的行李来到这个陌生城市,初到报到时的忐忑与落寞,站在讲台上自我介绍的结巴。到后来熟悉了校园,天天拥挤在人多如蚁的饭堂,又有伤心流泪时朋友的安慰与鼓励。

也想起因为失去所以将自己完全封闭的不言不语和躺在病房朋友的日夜照顾。最熟悉的是白天不写作业,加班到昼夜。想起曾经,为了考级而昼夜忙碌,屈指可数的几节课,让床铺和电脑成了各自最好的朋友。还有,在实习期间与日出同行,在烈日下奔走,实习时老师的照顾与指导到昨日的纪念照,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如今甚是怀念。

对学弟学妹的大学生活与学习建议,卢阳认为,首先,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然后去搞清楚你想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过程不要听别人片面之词,自己考量后再做决定。其次,莫要一味地附和他人,没必要的事情就尽量别凑在一起。大学是一个自我提升的阶段,一味地附和他人只会让你没有主见,思维残废。然后你们要记得,你们步入了学院的大门,就意味着几年后你就要进入社会,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多独处,因为独处会让你学会自我思考,想想以后要干什么,毕业的时候也不会太迷茫。无论你多么孤独,一个人,不要丧失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样会让你自闭。最后如果你们平时真觉得无聊而且什么也不想做不妨就去图书馆借几本书看看,也能增加你的知识量。

还有大家关心的竞赛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认为参加各种比赛会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不少光彩,也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提升。因为比赛能够帮助我们扩展思维,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且逐步地加强自己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参加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比赛,他才练就了如今较强的解决难题的能力。而这项能力对他现在的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他相信这项能力对大多数工作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大学有着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所能利用时间也是有限的,积极参与竞赛才能最有性价比地提升自己的素质,所以,在不耽误上课、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各式的比赛还是必要的。

带着热血磨砺前行

——记2013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李闯旗

“从母校毕业已有6年时光了”,来自电信学院电气自动化09级学生李闯旗感慨道,“时常回忆起大学的美好时光,往事历历在目。”

如今的李闯旗自主创业,在北仑区经营杰克船长精酿酒吧,说起创业历程,他认为与在学校的经历脱不开关系,并且特别感谢学校的支持。

2012年下半年,在学校鼓励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校内创业街第一次开店创业,名叫“乐途户外”。毕业后,凭借一腔热血和在学校积累的一些经验,在海南海口市再次开店,名为pecialized自行车海口专卖店。开店过程历经艰难,从店面选址,找代理商,人员招募,会员营销,资金周转等诸多问题,对一个毕业就创业的小伙子来说,困难重重。想起老师的教诲,同学的鼓励,必须磨砺前行。经过6个月的摸索尝试,终于扭亏为盈,后来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不得不忍痛割爱,转让他人。

但是,这段创业历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于是决定到职场上进行学习和历练。选择一份合适自己的职业,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大四的应届生们面临的择业问题。李闯旗一直想要有自己的事业去奋斗,所以他需要选择一份跟实体商业非常密切的工作去历练。于是,他选择了商业地产这个行业招商营运工作,因为这样可以接触了解到诸多品牌经营的内容,从国际一线品牌到个体创业商户。

2015年3月到2019年7月,四年多时间,从阳光城集团,到新世界集团,再到宁波博地控股集团三个商业体项目,深入沟通过超过三百家大小店铺,职位从专员到主管再到经理。

直到2019年7月,李闯旗方才觉得,现在的他更适合创业。因此,他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或者先创业还是先就业,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定对或错的,在经历中不断成长,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初心,认清自己,脚踏实地,磨砺前行,未来必将美好。其次,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认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再去选择。最后,有才华,莫浪费,大学时光,有时间,莫荒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市场经济依然处在巨大的变化中,他相信优秀的宁工学子们,必将成长为社会脊梁。

李闯旗觉得自己和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优秀的同学们相比,仍差之很远。前路漫长,唯有不断努力。在他和北仑校友会的师哥师姐们聚会中聊到,大家各自的企业和单位,都非常欢迎和希望宁工的师弟师妹们能够加入,这是深深的母校情结,深深的校友情谊,也是对我们宁波工程学院深深的热爱和对宁波工程学院教学的信任。

犹记得初入学,那时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还不是很强,而如今,听闻由王宇老师带领的电信学院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拿下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身为宁工学子,身为电信学子,他倍感骄傲。李闯旗说道:“母校在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的努力和拼搏下,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也希望每一位宁工学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成功!”

学无止境是永远的课题

——记1990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王小容

1990年7月,毕业于宁高专电子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王小容,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四处谋求工作。当时,她意外接到学校通知——-被曾任宁波市科委信息中心的周诗琦主任选中,有幸成为科委信息中心一员。同年,正值中心顺应改革开放的创业大环境,创办了下属高科技企业宁波胜达电脑公司,她也成为了第一批胜达人。这8年中,在公司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带领下,王小容从计算机各个岗位做起,包括电脑组装、系统安装、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工作。随着胜达电脑在宁波IT行业的声名鹊起,个人技能不断增加,为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基础。

后来,凭借团队优质的技能和服务,获得了客户——中国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认可和邀请,追随团队成为其旗下宁波新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员。主要从事计算机及配件的经销业务、商品采购、厂商合作及招投标等管理工作。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她一直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只有不懈地学习和不断地努力才能跟上IT行业和企业团队快速发展的步伐。在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内部骨干人员流失的各个阶段,她依靠坚定的信念一直追随新港团队。团队在拥有着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俞梅芬总经理引领下,积极参与宁波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内外网集成、网络安全、软件正版化、政务应用等政府信息化建设,当时的“新港”也成为宁波政府行业优秀服务商中响当当的品牌。但作为本土企业,论管理水平、资质实力和流动资金,这些资源的匮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业务外拓最大的瓶颈。“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正值新港寻求更佳发展资源平台之际,国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抛来了橄枝。

经过慎重考察和深入洽谈,国研科技集团于2003年5月在宁波市高新区成立了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在国研集团的直接领导和集团资源的支持下,公司和个人在创新发展和规范管理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国研科技集团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高科技企业,宁波公司依托国研集团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专家储备,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专业的技术团队等优势于2008年成立独立子公司,并于2017年改制后成为国研科技集团的软件板块总部机构,目前拥有北京、杭州、宁波、苏州、长沙、南宁等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公司专注于民生领域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服务,专注于大数据应用服务,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系统集成服务。在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王小容不断加强学习各项技能,逐步成为负责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方面,为体现企业软实力,在她主导下,公司拿下IS09001管理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涉密资质、ITSS运行维护标准二级、CMMI三级等多项体系认证及资质,期间个人还荣获ISO、BM、ITIL、CMMI等专业证书;另一方面,为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素养,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研修班,并在南京大学修完法学和行政管理2门本科专业;再一方面,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政策,带领申报团队共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奖励和补助约两千万,并荣获“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中国RFID优秀应用成果奖”“中国物联网优秀应用示范项目奖”“宁波市软件服务业十强企业”“宁波市重点软件企业”“宁波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诸多荣誉及上百项知识产权证书。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公司的发展,王小容一直秉承“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及“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做人理念与公司同发展、共成长,同时也期待现在的公司迈向新台阶!

谈起母校,她说道:“母校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既严谨又快乐的大家庭,也很庆幸选择了IT这个长久保持青春活力的行业,能让我们与年轻的技术人才为伍,能让我们IT人永葆年轻的心态。在母校,我是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在学好课程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组织和活动。在担任学生会文娱委员期间,每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获得认可的同时提升了自己沟通协调能力,为更快更好地迈进社会、融入企业打好根基。现在政府和学校营造了很好的产学研环境,我们更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与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协作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自己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王小容已是国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她感慨到:“学无止境是永远的课题,爱心和责任是方向的引领。‘为自己而学习’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拥有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心,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将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生活如粥,平淡却越熬越香稠

——记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朱希希

生活多数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如人意,有时平淡,有时微微泛苦,但静心熬过岁月,渡过难关,却能在某天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百转千回。现任宁波工程学院创业导师、宁波海曙区思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希希,熬过艰苦,迎来成功。

朱希希来自江苏南通的一个小村镇,当地严苛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浙江宽松的素质教育迥然不同,致使他没有过多接触电脑,本着学好电脑就能坐办公室的简单想法便选择了计科这个专业。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资质平平的他,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靠那点“三脚猫功夫”是走不上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到达“人生巅峰”的道路的。因此,他新入学便开始接触各类校内外兼职活动,赚取生活费。

往往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朱希希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正值学校新开设KAB培训班,他踊跃报名参加,成为我校“黄埔一期”学员,同年,其“思甬科苑”的项目通过第一批选拔遴选,成为我校创业孵化基地首批成员。就这样,思甬科苑(后改名思甬科技)在学校开了5年(毕业后由学弟继续经营了1年),期间主要做一些网站开发,电脑维修等跟专业相关的业务,并累计获得学校20000元创业奖励。

除了开店,在校期间的他还积极参与团学社活动,曾担任电信学院的外联部部长、御灵电竞协会(创始人)、计算机协会会长以及新生助教等职务,组织了多项大型校内晚会及比赛,曾组织2次非官方性质宁波高校电竞联赛。

大三那年,竞选学院社联主席落选的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校外创业之路。乡下来的他发现通信和金融是当时最赚钱的行业,因此其首先接触的是语音群呼行业,其后接触到金融支付行业,后发现这个行业商机巨大,便一头扎了进去,一干就是7年。

时间荏苒,转眼即将毕业,小打小闹并不长久,因此朱希希毕业那年毅然决定开公司,踏踏实实地干。可创业之路并非想象之中那样简单,靠着学校里挣得的资金和爸妈资助的2万块钱,交完房租、置办好办公设备,已剩寥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难处,尤其是支付行业,办理机器、收款转账,涉及资金安全,早几年的人们对于移动支付并不像现在这么开放,从银行口中夺食,显然没有优势。加之公司没有名气,又年轻,更是很难让陌生人相信一个宁波话都不会讲的年轻人。

日日扫街,风雨无阻,一月不过成交三五单。脱发和失眠,想必是每个创业人都要经历的痛苦。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势单力薄,方言不通,再这么在线下干下去没有出路,而当时不少支付公司开放了订购设备的垄断业务,允许渠道商自行购买设备,携机入网。那么何不寻求线上生存之道?为什么不选择线上呢?原因则是当时行业采购设备都是打款发货,很容易出现卷款跑路的情况。他抓住这个契机,将早在大学期间注册的淘宝店重新设计上架,并且联系硬件厂商,专搞卫OS机上游批发业务。加上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天然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程序软件服务,最终解决了底层代理购机难、资金短缺囤不起货、不会刷机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来了。淘宝每笔资金都会占用7天,而自己的利润只有2%左右,而自己对接的厂商都是上市公司,对方非常强势,基本不会给账期,资金短缺成了其创业中最大的难题。借钱成了每天醒来的第一大事,甚至把很多人借到觉得自己可能进了传销组织。借钱的同时,他还将部分客户转到线下交易,减轻资金负担。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煎熬,终于熬出了皇冠店铺,淘宝月销售额接近500万,年销售额近1亿元。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而做生意怕的也是人多,拼价格,拼资金成为常态。因此,除了支付相关硬件批发、产品售后服务外,朱希希还积极布局第三方支付收单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物联网卡业务以及新媒体业务。而这些业务都是紧密围绕支付行业展开,当批发业务现在萎缩殆尽之时,其后续业务均稳步发展,笔者觉得他已经和支付行业融为一体。

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感谢母校给了他最早的场地支持,感谢老师对他的器重和栽培,感谢团学社的经历让他不惧辛苦。说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便是一直沉浸在学校经营,没有更早地接触社会,没能到大公司历练,少了企业管理经验。

因此,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只有一条:脚踏实地。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姿态要低,本着学习之心,不能好高骛远。如果打算未来创业,那请着眼于社会,多接触多历练,不能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固步自封。见的世面广了,接触的人和行业多了,有了沉淀和积累,自然有条道路出现在你面前,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坚定地走下去。

学无止境,勇于革新

——记1997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陈昌杰

陈昌杰毕业后,他就遵从自己的心愿进入宁波中策动力集团旗下的一所职业高中当了一名老师。在2000年的时候因为公司与爱发科合作,急需一个负责生产的职员,他便服从公司的安排来到了这个岗位。此后,生产管理、制造财务等工作都相继对他敞开了怀抱。由于他的努力与业绩,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步步攀升,终是来到了宁波爱发科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职位。

如今的陈昌杰回溯大学的学习生活,指出:“我觉得语言很重要。多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都很重要。拿我们公司来说,因为我们是日资企业,经常会和日方高层交流。而且我们爱发科在世界各地,比如东南亚、美国、欧洲都有分公司。所以举办活动的时候,会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沟通障碍。”除此之外,他认为自学能力的提升、自学习惯的养成也十分重要。大学教授的知识在他实际生活应用中几乎用不到,在大学学的主要还是一种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同时,要多掌握专业以外的知识。他建议如果以后从事技术类的工作,一定要多看一些技术类的走势。如果要到企业里去工作,要多了解企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无论身处在什么专业,语言能力的提升,都应该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精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到“博学”,多了解其他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懂得精学与博学,才能成为一位良才。

如今,大多数人择业都会看企业的名气与影响力,但陈昌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择业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发展前景的。因为在有前景的小公司你会学到更多,也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择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选择一些发展空间大的公司而不是名气大,已经比较稳定的大公司。这样,发挥的空间也会较大。

不仅如此,陈昌杰还告诉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规划和决心很重要。有了信心和坚持任何事情都能被完成。“像在我们这个公司就职的技术人员,要想做好,不论知识储备有多少,都必须有至少4-5年的工作经验。所以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坚持。”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最重要的还是革新和创新。在公司的管理等方面,革新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技术产品的领域,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源泉。

陈昌杰认为自己之所以可以一步步走到总经理的位置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工作习惯:“我到任何一个岗位都会先根据公司的情况思考原来的方式有什么不足,我该如何改进。因为我知道一味执行上一任的做法,没有革新,就永远不会进步,更不会被记住。”所以,革新与创新是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懂得革新与创新才能做公司的良将。

众流汇海,腾浪而行

——记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吕力

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他始终在专业领域中一步步地摸索前进,从当初的年轻懵懂到如今的沉着冷静,他在一步步地成长。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学生活,但他将真情凝于点滴,希望寄予未来。他就是吕力,我校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现任中科院软件开发制作人员。

刚上大学的他懵懵懂懂,不知道具体要学什么,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就去学什么。直到大三接触到软件开发,他很快就被其中的乐趣所吸引。从一开始制作简单的小游戏,到后来逐渐成长,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每一次的成功都会给他带来成就感,也是因为如此,促使他专注且认真地坚持下去。

谈及大学,吕力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西校区的那段时光。他和6、7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自学小组”,拿着老师给的钥匙一起在机房里学习、做开发,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他在网上找别人的代码,逆向学习,看别人是怎么运用所学到的语法的。在看教程的同时,他不断找实例逆向去理解、巩固。慢慢学会掌握“语言”的一些规则,而当他参与到复杂的项目的时候,他发现光靠那些语法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开始了他的学习之路。当他写带网络通信的程序时,他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当他发现他的代码无比繁冗且低效的时候,他摸索了数据结构与算法;当他写编译器时,他了解了编译原理;当他写操作系统时,他掌握了操作系统原理就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下,他享受到创作的乐趣。虽然在搬到东校区后,这个小组就慢慢散掉了。但这一年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学习的快乐。

2014年毕业后,吕力先进入了安院长的团队里。他在实验室中主要还是在做一些软件开发的工作,平常会接触到很多厉害的、用功的人。“那个时候基本上每天晚上11点、12点实验室都是灯火通明的”,吕力回忆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吕力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他收获颇多。半年之后他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团队一起做计算机开发、计算机视觉跟仿真。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吕力也说起了自己的遗憾: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自己没有参加一些学生会、社团,也没加入实验室。是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摸索。但后来在老师的引荐下,他加入了安院长的团队。他认为在大三大四能参加一个优秀的实验室是意义非凡的,实验室中大家打成一片,互帮互助,在那样的交流、学习氛围下对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

对于大学生的建议,吕力认为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荒废时光,把时间都花在打游戏上。如此以往,会不利于我们之后的找工作。他认为,在大一大二时,我们可以选择参加社团、学生会,还可以把一些需要的、想要的证考掉,像是四六级、计算机、普通话证。在大三的时候,开始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考研、考公、找工作),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朝着自己的方向去不断努力。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记1991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王小容

他一直坚信着天道酬勤,他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他就是我校1991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现任宁波腾翔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小容。

1988年,王小容考入了宁高专电子系。以前,考上大学很不容易,王小容说当时高考的录取率非常低。尽管如此,那时的大学生活跟现在也大同小异,会有挂科,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大学期间,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生,但我酷爱阅读,阅读能让我变得更好!”王小容最喜欢的就是阅读,他表示,广泛的阅读能给自己带来大量的知识,更能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直到现在,无论工作多忙,他依然坚持阅读,阅读使得他对于公司的发展有更明确的方向。

1991年,从宁高专毕业后,王小容去了一家造纸厂工作。但很快,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始终不喜欢那里规规矩矩、枯燥无味的工作模式,便毅然辞职,去了深圳闯荡。两年后,他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走上了创业大道。

1993年,王小容和他的同学在宁波注册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及技术的相关业务。创业的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缺少资金、业务量少、没有人才等,每一项都足以让王小容焦头烂额,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凭借着对行业的信心和不懈努力,一点点熬了过来。

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王小容提到了一个对他影响很大的人。他刚开始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元,有一位老前辈对他讲:“对你来说,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当时他听了很受鼓舞,从那以后,王小容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起步创业——开创公司——扩大规模,一步步走来,早早地以行动印证了那位老前辈的话。

十几年的商海沉浮,王小容早已褪去了刚毕业时的青涩。他坦言自己在工作上也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每一次都能顺利地将其化解,他说:“公司员工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总是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王小容说,不论何时何地,美好的生活总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他常给自己的员工讲这么一件事:我曾问一个成功人士,如果去美国生活需要带上多少钱才能过得不错,那人对我说——只需带上你的双手,其余的什么都不要。创业至今,他便是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说起大学生创业,王小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不是潮流,可一旦决定去做了,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品质也非常重要,一是诚信,二是学习能力。诚信是为人根本,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他坦言自己这些年创业的成功很大方面就得益于学习能力,你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话你想要的便都来了。

以诚信为本,方能正身形;以奋斗励己,方可获成功。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代码行里的“起舞”人生

——记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郑成栋

程序员也爱跳街舞?这似乎颠覆了不少人的传统印象。在很多人的眼里,这群人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一样,木讷且怪异。但事实却是相反,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深谙代码中的规则,也着迷街舞里的灵动。街舞,作为素日枯燥代码工作中的平衡点,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就是郑成栋,我校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任Thoughtworks软件咨询师一职。

在谈到自己的职位时,他打趣地解释道,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软件咨询外企对职位的命名多少有些许的奇特,其实他平时的主要工作范畴是软件的初级开发,这也正和他的大学所学相当对口。14年的计算机市场一片向好,瞄准时机的郑成栋也因此放弃了考研的打算,想在找工作的浪潮中寻求自己的位置。缘由偶然,他在牛客网刷面试题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ThoughtWorks公司,被这家外企的格局和规格所深深地打动。经过一番了解后才发现自己一直追捧崇拜的计算机大牛也正是出自这家公司,于是对ThoughtWorks一见如故,决定追寻自己内心偶像的步伐。与别家公司面试内容不同,这家公司在当年创新独特的面试方式也打动了郑成栋。尽管ThoughtWorks对待代码习惯和设计模式有着严苛的要求,但他仍然能凭借自己扎实的代码基础和灵活的思维,在众位面试者当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提及自己后面的两年大学生活,郑成栋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于是加入了软件工程实验室。通过不断地看一些技术类的书籍、接触形形色色的项目,在老师、学长的帮助和引导下,他锻炼出了优秀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而他的专业成绩也更是名列前茅,连年荣获奖学金。除此之外,街舞这个爱好更是一直形影不离,为他平日枯燥乏味的工作增添色彩。对此,他在大一大二时还特意参加了学校的街舞社团,可谓是文武双全。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工作经历,则是在入职后参加的ThoughtWorks University(简称TWU),由公司组织的为期5周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公司文化、敏捷开发以及一些基础的开发知识。在培训中他见到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文化碰撞,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融合,也见识到了一些新颖的、经工业验证过的先进技术。具体的课程安排上,除了常规的技能培训之外(比如如何估算工作量,如何拆分任务等),他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组成小团队,以“精益+敏捷”的方式,端到端地开发一个模拟项目。在这个模拟项目中,他需要参与实际项目会涉及的一系列实践:需求分析(毕业生中也会有BA,UX等角色),估算工作量,和客户(由讲师扮演)确定任务优先级,团队通过敏捷开发的方式来开发功能(站会,持续集成,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mini showcase),测试,验收,部署上线等。在那个时候郑成栋就从一个剑桥毕业的同学身上学到很多拆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处理问题时更有逻辑性。

当与笔者聊及大学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时,他觉得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在寝室中,对于喜欢打游戏的室友,他们会定下规定,过了晚上某个时间寝室要保持安静。当说到在实验室管理团队的时候,他反思自己当年管项目时有点偏激,会不管学弟是否喜欢,强制分配任务。但在他毕业来到公司之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学会了找别人觉得舒适的点,再去针对帮助。

对于大学生活,郑成栋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怎么去学习,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一直泡在图书馆,到后来还发现自己一点进步也没有。多看一些如何去学习的书籍,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后面出了社会也是很有帮助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

——记20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王海明

2012年9月,带着对大学的期盼和憧憬,王海明来到了宁波工程学院报到,开启了大学生涯。大学期间,虽然作为一名理科生,但是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热衷于探索宁波的文化和历史,并由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了很多朋友。“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他渐渐地发现宁波是个贸易十分发达的城市,而他也渐渐被宁波所吸引,回顾整个大学生涯,大一大二这段时间,属于适应阶段,正在探索宁波工程学院这座大学,也正在探索宁波这座城市,学习成绩平平,但是他解锁了这个城市。机缘巧合,在大三的时候,王海明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启动资金,没有积淀的学生来说,创业是非常难的,所以他选择了技术创业,从刚开始的数码维修开始,接触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在球场打球,遇到的学弟都会知道他是做数码产品的。

大三和大四,是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业想法的阶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只是刚刚创业,但是他面临着很多问题,王海明认为对于创业的人来说,业务应该永远是第一个问题。在身边同学都已经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在他们都进入公司实习的时候,而他正在为自己的小小的创业,干得热火朝天。王海明很感谢大学的老师,能够给予一定的理解,让他在最后一刻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如果说大学是创业良好的孵化基地,那么毕业才是战争真正的开始,2017年王海明开始全身心地进入创业的高速公路,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渐渐地,他从硬件公司完成了转型,成立了软件公司(宁波点行科技有限公司),也渐渐地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在此基础上,他坚信,技术公司开始走向正轨,营收稳定,业务稳定。2019年,继续稳步上升,现在他们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有上海、杭州、深圳、重庆等等。“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和坚持,当你选定一个目标,就要为此奋斗付出,直至无悔。”王海明说道。“劝君惜取少年时”,这是他从书中学到的,也将这句话送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敢于去想,也敢于为自己的想法努力奋斗。

敢于尝试,学无止境

——记2011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史艳娜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她是别人眼中的“学霸”,她一直坚信敢于尝试总比迟来的后悔要好,她就是我校2011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史艳娜,现今在微软从事Azure app service方面的技术支持。

史艳娜谈及她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是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学霸”这两个字。她说道:“在天才和勤奋之间,她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因为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在大学四年,她参加了生活部,担任了勤工助学部的副部。她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三,多次获得特级奖学金,以及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在学习空闲时候,她就去做一些兼职。

大二时期,她专心致志地准备2+2,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大三是大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她到了大三便下定决心要准备考研,考研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是她的决心让她一直坚持着。在大四笔试结束后,经学校老师介绍,去面试了设计院的工作,并成功获得了实习资格。笔试结果出来之后,她获得了考研面试资格,就把设计院的工作给辞掉了,开始专心准备考研复试,最后成功地考上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史艳娜的敢于尝试,让她在读研期间成功地获得了出国留学的名额。在她读研期间,申请了出国留学,但她一直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申请不到,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因为本科绩点比较高,让她成功获得了名额。也正是她的深造,学习能力强,让她毕业后便成功地获得了微软的工作。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明白了学无止境,以及学习好的重要性。也让她始终坚守了一个原则:要敢于尝试,就算你尝试过了,但可能因为能力、认知有限,结果并不是很好,但也总比你没有去尝试最后而后悔要好。

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提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史艳娜谈到以下几点。

主动学习,持之以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地方,需要我们的自律,需要我们的态度,需要我们主动学习持之以恒,无论以后是直接工作,还是读研,把专业课程学好学精都是很重要的。

走出舒适圈,多交流。大学期间不建议保持沉默,不去和别人交流,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和别人多交流,在和别人交流过程中,很容易思想上进行一些交换,有利于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

交一些知心的朋友。人生难得遇到几个陪我们疯狂的知心朋友,一定要和同学处好关系,交一些比较知心的朋友。以后走入社会,你会发现,联系得最多的还是你大学时期的同学。

珍惜大学时光。四年的大学时光短暂而有限,俗话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打游戏上面,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大学四年。一定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不留遗憾。

所幸,相遇之人都满怀温柔

——记2016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周巧倩

看着文静温婉的她很难将之与机器人和机械编程等联系在一起,但2016届电气工程毕业生周巧倩却是实打实的一名“机器人博士”。周巧倩目前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是针对机器人的故障诊断,硕博连读,现在是一名博士研究生。

在浙工大期间,周巧倩曾担任了院研究生会的副主席、主席,带领着研会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校级优秀研会,个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担任博士生党支部的支部副书记,被评为博士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曾作为老生代表,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言。在学业方面,曾获一等学业奖学金一次,博士奖学金二次,体育单项奖一次。在科研方面,发表国内会议1篇,国际会议1篇,正式受理专利1篇。2篇专利正在受理,1篇SCI在投。

宁波工程学院的四年学习生涯,给周巧倩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回忆大学,她最感谢的便是老师们对她的帮助和提点。

当时周巧倩跟着班主任廖远江老师的团队做竞赛,写论文。她记得大一刚入学,廖老师对她们说:“你们作为班干部,为班级付出,我想给你们的,不是简单地请你们吃顿饭,而是教你们一门技能,这才是受用一生的。”于是廖老师花了一天的时间教她们如何使用Word,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如何自动添加题注。这让周巧倩对Word产生了兴趣,也在后面的科研生涯中,起到了很多的便利。

周巧倩已经忘了缘由,但始终记得丁芳老师跟她说的一句话:“你们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不是更加应该努力学习,怀抱感恩之心吗?”当时她就对自己讲,但凡有母校需要她的地方,我一定要出一份力。

让周巧倩觉得最温暖的就是王向锋老师了。王向锋老师曾经邀请外教、辅导员还有同学一起去他家聚餐,他亲自下厨,特意为周巧倩他们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热情非凡,让她感受到异地的温暖。在周巧倩刚开始读研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她很不适应读研的生活,王向锋老师便宽慰她:“这没有什么的,以前本科时,大家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但是读研了,大家都各有各的事情,所以同学之前没有本科时亲近也是很正常的。”找他聊天时,每次他都会笑着说:“巧倩,这没什么的。凡事呢,往好的方面去想。”

“每次想起在宁工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愉悦。我常和身边人分享我在宁工的经历:讲宿管阿姨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悄悄地把香蕉放在我们桌子上;讲和队友们一起参加越野赛;讲我训练的故事,讲我身边同学的故事。每次他们都会觉得好棒。”周巧倩回忆起大学时光,总会觉得一点一滴都是不能被遗忘的时光宝藏。

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周巧倩想分享自己有限经历里的一些小小想法。

1.学会自己去找答案。

刚读研时,我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不愿意花时间。当时很多人说我太心急,我苦于为什么别人不能理解我。后来我慢慢学着自己去找答案,无论是看书、上网,还是自己思考。

2.不会就学,就花时间,你总能明白的。

在跟导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源自于自己的基础太薄弱,于是我逼着自己去一遍一遍地看书、看论文。有一次,我把推好的公式发给导师,导师说了句:“我发现你比以前上道了。”

3.遇到问题多交流。

在科研中,我常常遇到问题,当我自己实在想不通时,我就会去跟导师或者是其他同学交流。每次,我都会觉得受益匪浅。

4.努力。

当初写论文的时候,每天到凌晨2、3点是常事,通宵也不足为奇,身边的人觉得辛苦,我却感到很幸福。我的导师常常跟我说,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他曾怒斥我:我当初那么辛苦的时候,也都坚持下来了。为什么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却不懂得珍惜呢?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去坚持,如何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情。每次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鼓励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现在想想,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然而当你真正花时间上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科研带给我很多的乐趣;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看事情不只是浮于表面,而是去探寻事物的本质。

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深入下去。